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我這樣告訴我女兒:寫給女孩們的信,關於勇氣、覺察、自信的能量與幸福未來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我這樣告訴我女兒:寫給女孩們的信,關於勇氣、覺察、自信的能量與幸福未來





我這樣告訴我女兒:寫給女孩們的信,關於勇氣、覺察、自信的能量與幸福未來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我這樣告訴我女兒:寫給女孩們的信,關於勇氣、覺察、自信的能量與幸福未來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金石堂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我這樣告訴我女兒:寫給女孩們的信,關於勇氣、覺察、自信的能量與幸福未來



本週熱銷商品:





露營.野餐,創意親子遊戲106







全家一起fun野趣-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導師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相關影片















    白水晶球的功能







    《我這樣告訴我女兒:寫給女孩們的信,關於勇氣、覺察、自信的能量與幸福未來》



    亞馬遜書店4.5顆星推薦

    新世代女性要充滿能量與自信,

    妳需要堅定、勇氣與覺醒!

    美國前第一夫人蘿拉布希、美國CBS前娛樂總監妮娜.泰絲樂、

    知名女星琥碧.戈柏等逾五十位卓越女性獻給女孩們的智慧箴言!

    當女孩們來到世界這一刻,關於成長、自我追尋與啟發的旅程即已展開。身為女兒,妳是否曾感到困惑,為什麼女孩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女性常被要求性感、順從、溫柔,這些價值是出於男性的期待或女性的天然基因呢?

    我們生活裡有許多潛移默化的錯誤訊息,需要女性啟發自覺才能改變,「教養」更是重要一環。所有母親都需要向女兒傳達正確的性別價值觀──母親對女兒有一份額外的責任,那就是,培養女兒成為有力量、有自信的個體。而即便擁有性別平權的認知,現實生活仍然充滿崎嶇險阻,女孩們需要更多勇氣與覺察的能量。

    獨屬於女性的覺察力量,生命中閃耀的精淬時光

    全書作者群集結來自美國各領域多元背景的卓越女性典範,從總統夫人到最高法院大法官,從醫師到企業執行長,娛樂圈到社運領袖......包括美國女國務卿瑪德琳.歐布萊特、美國眾議院議長南西.裴洛西、奧斯卡金獎女星吉娜.戴維絲等,與妳分享智慧與覺醒的力量!

    知名作家伊黎.華德曼告訴我們,要永遠關懷那些匱乏而弱勢的人們,行有餘力時別忘了拉人一把。前美國第一夫人蘿拉.布希曾帶著女兒一同前往非洲探望愛滋病兒童,以身作則給予他人溫暖和愛,影響著女兒創建組織並為他人服務至今。女星布魯克.雪德絲則侃侃而談自己如何將鎂光燈下的名利困擾轉化為生活中與女兒們互動的真實片刻,印證平淡人生是一種真正的幸福。

    這群傑出的女性,將自身的智慧化為文字,與我們分享精彩動人的生命經驗和價值觀,我們從中看見她們精彩奮鬥的身影,以及有笑有淚的感人瞬間。本書期望透過她們真摯的書寫,讓所有女孩們獲得鼓舞,當妳在現實生活中受挫,妳不孤單。更期盼打開每一位母親和女兒的心靈、視野,保持靈敏的覺察、懷抱信念,才能活出真實自我!

    逾五十位名人 真誠分享自我覺察的動人能量

    本書作者群包括前美國第一夫人、前埃及第一夫人、首位美國女國務卿、首位美國女性眾議院議長、美國首位拉丁美洲裔女校長、福斯電視台總監及執行長、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加州首席大法官、前紐約市長夫人、Change.org總裁及首席執行長、Girls Inc.總裁及執行長、Joyus創辦人及執行長、《科學》雜誌首位女性主編、亞洲女性領袖大學創辦人、美國首位《VOGUE》雜誌封面美籍非裔名模、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院長、奧運金牌得主、奧斯卡金獎女星及葛萊美獎歌手等。

    本書特色

    1. 針對性別議題、多元文化教育提出觀照思辨,並集結多位作者的真實處境現身說法,充滿說服力。

    2. 每篇文章皆以「母親」的角色出發,分享母女間獨特的相處經驗與智慧,充滿了關懷與溫暖的能量。

    3. 作者群來自學界、法界、醫界、商界及政治界,娛樂圈,皆是成功的菁英女性,彷彿是名人迷你傳記。















      熱情推薦

      田耐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系副教授暨職涯導師

      李偉文/作家

      張倞菱/《挑品新聞》創辦人、前《bella 儂儂》雜誌總編輯

      張瑋軒/「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陳鳳馨/NEWS98「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傅天余/導演

      番紅花/作家

      楊世瑞/北一女中校長

      鍾文音/作家

      韓良憶/作家、FM91.3「良憶人文食堂」主持人

      顧名儀/知名主播、資深媒體人

      (依姓名筆劃排序)

      讀者書評

      「這本書充滿了許多洞見與值得傳遞的訊息!」──亞馬遜讀者

      「這本書的主調在樂觀之餘,卻未忽視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性別不平等、性別歧視、對女性身體扭曲的投射,以及育兒與職涯之間衝突等問題。」──布考斯基



















    • 作者介紹







      妮娜.泰絲樂 Nina Tassler

      妮娜.泰絲樂曾任美國CBS電視台娛樂總監。監製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電視影集,包括《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追愛總動員》(How I Met Your Mother)、《急診室的春天》(ER),《法庭女王》(The Good Wife),《CSI犯罪現場》(CSI)、《重返犯罪現場》(NSCI)等。

      妮娜.泰絲樂在電視業與劇場界擔任超過三十年的娛樂總監。於波士頓大學獲得劇場藝術學位後,在紐約市的「旋轉木馬劇場工作室」(Roundabout Theatre Company)擔任幕後製作進而開啟事業。搬到洛杉磯後曾在「三和弦藝術」(Triad Arts)擔任過娛樂經紀人。一九九○年開始與CBS集團主席、總裁與執行長萊斯利.穆恩維斯(Leslie Moonves)建立專業的合作關係,合作最終橫跨三個公司:羅里曼製作公司、華納兄弟與CBS。在CBS 服務將近二十年後,泰絲樂於二○一六年辭去CBS娛樂總裁的職位。現為「電視藝術與科學基金會」(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 Sciences Foundation)董事之一。

      辛希雅?利特爾頓 Cynthia Littleton

      辛希雅?利特爾頓是電視劇〈多樣性〉(Variety)的總編輯。擔任娛樂記者超過二十年的時間。她撰寫過《罷工的電視:為什麼好萊塢向網路開戰》(TV on Strike: Why Hollyhood Went to War over the Internet),並與蘇珊娜?丹尼爾(Susanne Daniels)合撰《最後一集:WB與UPN意料之外的崛起與衰落》(Season Finale: The Unexpected Rise and Fall of the WB and UPN)。







    • 譯者介紹





      陳玫妏

      陳玫妏,新北市人。荷蘭萊頓大學區域研究所博士,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漢聲廣播電台、教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永和社區大學講師與行政人員。長期從事中國少數民族性別與宗教研究,熱愛進行文化翻譯與跨領域學習。



















    我這樣告訴我女兒:寫給女孩們的信,關於勇氣、覺察、自信的能量與幸福未來-目錄導覽說明





    • 推薦序 智慧比珍珠更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副教授暨職涯導師

      推薦序 找到天賦,做不一樣的事/《挑品新聞》創辦人、前《bella 儂儂》雜誌總編輯

      前言 思想補給的背包 / 妮娜.泰絲樂

      「從女兒的眼睛看世界」/吉娜.戴維斯(Geena Davis)(演員)

      「未來的女總統」/賽西爾.理查茲(Cecile Richards)(非營利組織執行長)

      「犧牲」/桃樂絲.韋爾塔(Dolores Huerta)(勞工領袖)

      「親愛的夏娃」/拉比莎朗.布勞斯(Rabbi Sharon Brous)(IKAR創辦人)

      「完美的難題」/佩姬.歐倫史坦(Peggy Orenstein)(作家、倡儀者)

      「恐懼的危險」/黛博拉.布拉克(Debora Black)(警察局長)

      「善待胖女孩」/伊黎.華德曼(Ayelet Waldman)(作家)

      「雌激素特快車」/佩特.班娜塔(Pat Benatar)(歌手)

      「選擇的權利」/琥碧.戈柏(Whoopi Goldberg)(演員)

      「自信的生活」/蘇珊.洛芙(Susan Love, MD)(基金會執行長、外科醫師)

      「屬於你的人生」/南西.裴洛西(Nancy Pelosi)(美國眾議院議長)

      「根與翅膀」/亞歷珊卓.裴洛西(Alexandra Pelosi)(記者、作家、導演)

      「19」/瑪麗.奧斯蒙(Marie Osmond)(歌手、演員)

      「牆」/茱麗葉.賈西亞(Dr. Juliet García)(校長)

      「信仰、家庭與國家」/潔罕.薩達特(Jehan Sadat, PhD)(1970-1981埃及第一夫人)

      「角色互換」/瑪德琳.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首位美國女國務卿)

      「在小船上傾聽 」/喬安娜.克恩斯(Joanna Kerns)(演員、導演)

      「快樂的定義」/葛洛莉雅.伊斯特芬(Gloria Estefan)(歌手)

      「散步與談心」/南妮兒.基歐漢(Nannerl O. Keohane)(校長、政論家)

      「發揮你的天賦」/珍妮佛.杜爾斯基(Jennifer Dulski)(科技企業家、社會企業執行長)

      「選擇的自由」/瑪西亞.麥克娜特(Dr. Marcia McNutt)(地球物理學家)

      「劇組中的教育」/帕梅拉.福萊曼(Pamela Fryman)(製片家)

      「獨立」/露絲.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erg)(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平凡的母親」/布魯克.雪德絲(Brooke Shields)(演員、作家、模特兒)

      「從悲劇中學習」/蘿拉.布希(Laura Bush)(2001-2009美國第一夫人)

      「給女兒們的一封信」/蒙娜.辛哈(Mona Sinha)(亞洲女性領袖計畫創辦人)

      「組織起來,煩惱的人們!」/葛洛莉雅.歐瑞德(Gloria Allred)(維權律師)

      「特爾瑪、夏娃與我」/喬伊.馬庫斯(Joy Markus)(網路媒體總監)

      「被解雇的收穫」/茱蒂.威登伯格(Judy Vredenburgh)(Girls Inc. 總裁暨執行長)

      「特權」/莎朗.奧斯本(Sharon Osbourne)(英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女性的發言權」/貝佛莉.強森(Beverly Johnson)(模特兒、演員)

      「就是無法抗拒」/蜜雪兒.金(Michelle King)(電視製片與作家)

      「不太多──自由的生長」/卡倫.安特曼(Karen Antman, MD)(醫師、教授)

      「非常多──自由生長,學得更多」/艾米.安特曼.蓋爾範德(Amy Antman Gelfend, MD)(醫師)

      「母親的身教」/瑪麗.斯丁伯根(Mary Steenburgen)(演員)

      「色盲哲學」/金柏莉.哈契特(Kimberley Hatchett)(投資顧問)

      「別為小事困擾」/雪莉兒.薩班(Cheryl Saban)(慈善家、女權運動家)

      「工作的價值」/諾埃爾.柏瑞.默茨(C. Noel Bairey Merz, MD)(醫師)

      「薑,少許」/艾莉克斯.葛娜絲麗(Alex Guarnaschelli)(名人主廚)

      「全新的好朋友」/黛娜.華登(Dana Walden)(福斯電視台總監)

      「最重要的射門」/米婭.哈姆(Mia Hamm)(退休女足運動員)

      「傾聽」/瑪格麗特.安倍-古賀(Margaret Abe-Koga)(政治人物)

      「愛是動詞」/羅瑪.唐妮(Roma Downey)(演員)

      「力量的展現」/席琳.麥克雷(Chirlane McCray)(前紐約市長人、作家)

      「培育社會活動家」/布萊絲.丹娜(Blythe Danner)(演員)

      「規則」/丹妮.坎特爾-賽卡婭(Tani Cantil-Sakauye)(法學家)

      「烹飪課」/希拉.拜爾(Shelia Bair)(教授)

      「扭轉局勢」/露絲.邁森潔(Ruth Messinger)(政治人物)

      「杯子蛋糕管理業的CEO」/諾拉.歐唐納(Norah O'Donnell)(記者)

      「潮熱與溫暖的愛」/唐娜.德.瓦羅納(Donna de Varona)(前奧運選手)

      「女兒上場」/南西.約瑟夫森(Nancy Josephson)(藝術家)

      「創業家是如何養成的」/蘇克辛德.辛格.卡西迪(Sukhinder Singh Cassidy)(科技業總裁)

      「我就是牙仙」/珍妮.紐曼(Jeanne Newman)(情境秀製作人)

      「重整旗鼓」/克莉絲汀.巴倫絲基(Christine Baranski)(演員)

      致謝



















    前言

    《思想補給的背包》

    我四十歲時才生下我的女兒艾莉絲。從她出生的那天起,我便致力於將艾莉絲培養成一名女性主義者,就像我的母親培養我一般。對我來說,這意味著了解女性在任何方面都與男性旗鼓相當,且不論在什麼情況裡,這樣的道理都不應該被動搖。我在兒子馬修(Matthew)還小的時候就向他灌輸這些原則。有一個清晨,在我開車送他上學的路途上,他突然說,「媽,妳知道,男孩比女孩好多了。」我把車停到路邊,關掉引擎,確定他看到我臉上的表情。「不,馬修,」我告訴他,「男孩和女孩只是不同,但他們是平等的。」這是一次讓馬修記到現在的談話。

    伴隨著這種對平等深入骨髓的理解而來的,是我對於自己置身於一個父權社會的認知。這個社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強加性別歧視--從我們小時候玩的玩具到我們長大後在自己的家庭結構下選擇的職業。做為一個女人,我們有責任以言語和行動來挑戰這些偏見。有時甚至要用上我們的雙腳和握緊的拳頭團結起來。我們沒辦法把每件事都變得像活著和呼吸一般的平等。這是一個額外的負擔,這是女性從遠古時期便開始背負的壓力。

    對於女性性徵的物化(objectification)從很早開始便在我們的心理上產生深遠影響,進而成為這個社會建構女性的核心。在今日過度活躍的媒體景觀裡,川流不息的資訊不斷灌輸我們要更漂亮、更瘦、更性感、更有女人味、更快樂、更聰明,但卻又不能表現得太有威脅性。你可以去問任何一位母親,她們透過寶貝女兒疑惑的眼神,看到我們文化中存在著那許多對於美麗的錯誤觀念。更令人氣憤地,是這個社會對於這些錯誤觀念的執迷不悟。

    在我的女兒進入青春期的前幾年,我開展一場關於自己與他人如何界定女性主義的探索之旅。我讀了所有能找到的書籍和研究,但還是沒有找到為什麼母親與女兒之間存在一份特殊親密感的答案。我想知道其他的母親如何跟她們的女兒溝通,她們如何灌輸最重要的價值與原則給她們。我想要聽到那份幽默感,感覺到那個潛台詞,品嚐每個故事在敘述時所使用的抒情體-女人彼此之間是如此不同,她們也與自己的母親不同。

    如果我在尋找如何教養出自信女兒的好建議與好靈感的話,或許其他的母親也同樣在尋找。我的直覺告訴我去接觸在不同領域中身處領導地位的女性-從獲得奧斯卡獎、艾美獎的女演員,先鋒型的醫師、科學家,靈性導師、社會運動者、政治人物、作家、導演、商界主管,以及在非營利與慈善機構中從事非凡工作的女性。很快地,許多人都回應支持「我這樣告訴女兒」的想法。這讓我感動不已。

    在集結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以女性主義的觀念養育女兒,跟確保她的營養均衡、睡眠充足一樣,都是父母應盡的責任。我記得艾莉絲就讀幼兒園期間,我會在她的背包裡放入小點心、水、擦手巾,跟其他學校生活一天內所需要的事物。我相信作為一名母親,我們也需要為女兒的背包裝進必要的思想補給,讓她能夠成為一名對性別平等具有堅定決心的倡議者。不管她在生活中有過多少的學習偶像,我們還是沒有辦法保證她們會主動吸收這些原則。我們必須學著如何傳授這些課程。

    我還小的時候,從沒懷疑過自己擁有各種權利-可以大膽地說,是一種應得權益的意識(sense of entitlement)-去追求事業的夢想。儘管我熱愛成為一名演員,但這對我確實是場艱苦的奮戰。在我二十來歲經歷一段時間的嘗試與犯錯後,我找到自己作為娛樂總監的自然天賦。我與作家、導演、演員合作,幫助他們將靈感和才華轉化成在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影集。不同於我們的大眾形象,電視台的「高級主管」並非全是多管閒事的無能者,只會給編劇送去無聊的筆記。電視是極度競爭的產業-大部分的電視台播出新節目的失敗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但如果它成功了,在電視產業中沒有什麼成就比得上一個大受歡迎的影集。熱門影集中的故事敘述者和角色是美國民眾每個禮拜願意邀請他們登堂入室(現在是進入到民眾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人物。

    很幸運地,我有機會在我的專業生活裡,參與過去幾年內幾個熱門影集的製作-其中有描述一群獻身醫學的醫生們之〈急診室的春天〉(ER)、法醫偵探式的〈CSI犯罪現場〉,以及充滿可愛怪咖的〈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我很榮幸能受到好老闆-有男、有女-的指導,並與具遠見的公司-最有名的是長期以最大製片廠支配好萊塢的華納兄弟(Warner Bros.),以及有著「蒂芬妮電視台」(Tiffany Network)之稱的CBS。我受惠於許多在娛樂產業披荊斬棘的開拓者,是他們讓女性在電視台與製片廠擔任主管職位不再是遙遠的夢想。二○○四年,我從南希?泰能(Nancy Tellem)-一個女人-手中接下CBS娛樂總監的職位。南希是成功的主管,也是所有媒體眼中最值得尊崇的戰略思想家之一。

    在CBS、華納兄弟與羅里曼製作公司(Lorimar Productions)工作超過二十年的時間,我有機會與一位深具啟發性的領導者共事。他是CBS集團的主席、總裁與執行者萊斯利?穆恩維斯(Leslie Moonves)。萊斯利和我享有一種在娛樂產業少見的長期合作關係。不論成功或失敗,我們建立在信任、尊敬與支持的合作關係,給予我們一起發光發熱的力量。最終,萊斯利給了我一份掌控自我命運的終極禮物-娛樂總監。在經過許多考量後,我決定於二○一五年十二月辭去CBS娛樂總裁的職務。當時也是這本書即將完成的時候。雖然我非常喜歡在創意社群中與作家、演員、導演、製片和其他相關人士一起合作,編輯《我這樣告訴女兒》卻幫助我了解,該是找尋新的挑戰、動動其他肌肉的時候了。

    在我投入電視產業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我很少有因為自己是個女人而處於劣勢的經驗。製作面向廣大觀眾的節目,在本質上意味著找到女性觀眾會產生共鳴的節目企劃。畢竟美國一半以上的閱聽人口由女性構成。能夠對電視機前的女性觀眾想看什麼樣的節目有份內建的敏感度,在我的工作上只會是一種加分。

    但如同從事許多不同行業的女人所注意到的一樣,我經常走進一個充滿高階主管的會議室,發現我是在場唯一的女性。我曾因被男性低沈的嗓音斥責而憤怒。我也曾有過在進行簡報或人選推薦後,人們只向男同事提問的不悅經驗。我在穿上低跟鞋後大約將近一百六十公分,這表示有時我必須對還不認識我的人展現權威的一面。

    今日我透過CBS職位所獲得的聲望,大多來自與那些潛意識認為矮小等於弱者的人近身肉搏的經驗。但有些人在第一次見到我時還是會脫口而出,「妳好小」或「妳不如我想像中的高」。

    處理這類觀點議題,讓我更加敏感於我們的文化如何看待與刻劃女性。我的母親與她的歷史形塑我對強壯女性的定義。我將自己定位為一名女性主義者。因為母親是我的偶像,是她鼓勵我勇於追求自己選擇的職業,並在感覺受到欺騙或不公平對待時大聲抗議。

    現在我的女兒也到了抉擇未來的年紀。在二十一世紀做個女性主義者的意義究竟為何-在《女性的奧祕》(The Feminine Mystique)出版的五十多年後-成為關注焦點。從我著手這本書的出版計畫開始,關於女性主義的文化辯論也在專欄、學界與大眾文化裡火熱地進行。對於女性名人來說,「妳是女性主義者嗎?」這個問題,已經變成媒體訪問中「逮到妳了吧」的插曲。看到知名人士否認與女性主義的關連讓人不安,因為她們認為這個名詞意味著厭惡男性,另外還有那許多恐懼性別平等的人士賦予該名詞的負面意涵。

    臉書的首席執行長雪莉?桑德伯格( Sheryl Sandberg)以她強而有力的訊息啟動這個對話。在她二○一三年出版的書《向前一步:女性、工作與領導的意志》(Lean In: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中,她傳達鼓勵女人爭取領導職位的重要性。從那時起,有一群評論家開始撰寫短文與論文參與討論,間接地回答我提出的一些問題:為什麼現代的女權運動看起來處於停滯狀態?我們需要做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不需要任何理由、道歉或資格的,去復振一種運動與倡議精神?

    因此,當我們看到如碧昂絲(Beyoncé)這樣的巨星公開支持女性主義時,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在二○一四年MTV音樂電視大獎(MTV viedo music awards)頒獎典禮上,碧昂絲在有著大大的「女性主義者」(FEMINIST)字眼的舞台背景前載歌載舞,向年輕人傳達一個強烈的訊息。演員艾瑪?華森(Emma Watson)在二○一四年九月於聯合國進行的十二分鐘演講中,以激越的熱情和清晰的口齒宣告自己身為女性主義者的立場。這個演講不但讓她登上新聞頭條,也為她贏得起立致敬的如雷掌聲。她以聯合國婦女親善大使的身分演說,宣布「他為她」(HeForShe)計畫的啟動,將男性也包括進終結一切性別不平等現象的行列裡。

    「當我談論越多女性主義,我越明白為女人爭取權益經常被簡化為憎恨男人的同義詞,」

















    《親愛的夏娃》

    有一天,我們都必須對自己深愛的人放手。而那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和祈禱那個世界是美好、良善與公平的。女性受壓迫幾乎是個跨越種族、文化與地理界線的普遍現象。如果我們繼續漠視他人與他們的掙扎,那麼沒有任何一件事會改變。我祈禱妳那甜美的心靈能擁有足夠的力量,接受這個充滿悲傷痛苦,但同時又雄偉美麗的世界。我祈禱妳能找到一條路,善用上帝恩賜妳的禮物,將世界行進的軌跡,轉向正義、慈悲、治癒與充滿無限可能的方向。

    拉比莎朗.布勞斯(Rabbi Sharon Brous)是IKAR的創辦人。IKAR是一個以洛杉磯為根據地,充滿活力的猶太社團。

    親愛的夏娃,

    我知道在我參訪非洲的那段期間,我們的兩地分離讓妳特別難受。在這裡我想和妳分享,為什麼我必須暫時離開妳到非洲去,我在那裡學到了什麼,以及在這段旅程後,我對妳、還有妳的弟弟、妹妹們的未來,有著什麼樣的新的期待。我想現在我所說的事情妳也許無法全部了解,但我希望當妳長大之後,回頭再讀這封信,就會明白我信中的用心。

    當妳出生的時候,妳的阿姨波萊特(Paulette)告訴我,有了孩子後,就像把自己的心掏出來掛在胸前,從今以後總是提心吊膽的。做父母的很快就會了解,在這個世上,不論你多麼努力,你都無法完全保護你最愛的人事物。這是一種讓人幾乎難以承受的脆弱。而這也是我自妳出生後,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

    有個人將他的女兒送去紐約的大學讀書,打電話告訴我:「拉比,我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妳總是在談『讓世界變得更好』(tikkun olam)。因為,有一天,我們都必須對自己深愛的人放手。而那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和祈禱那個世界是美好、良善與公平的。」









    編/譯者:陳玫妏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40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妮娜.泰絲樂、辛希雅.利特爾頓

      追蹤







    • 譯者:陳玫妏








    •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7/3/31








    • ISBN:9789862486337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我這樣告訴我女兒:寫給女孩們的信,關於勇氣、覺察、自信的能量與幸福未來





arrow
arrow

    raymonh75i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